医学吧

医学论文:探讨在物质作用下的炎症引发机制

    1.醛固酮通过刺激活性氧的形成诱导炎症

    N F—xB是多条信号转录途径的交汇点,广泛参与免疫、炎症、应激等反应的生理病理过程。V a l eri e Leroy等研究显示醛固酮可激活肾集合管NF—KB信号通道,导致PAl一1,M CP一1,IL一1,IL一6等NF—xB靶基因产物增加。。,然而其具体机制并不了解。各种致炎因子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N F—KB和活化蛋白一1(AP一1)这两个转录因子,增加靶基因产物(TNFct,IL一6,PAI等)的合成,促进炎症,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H:O:)等活性氧的产生可激活转录因子AP一1和N F—KB,促进炎症的发生。醛固酮可诱导内皮细胞超氧化物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醛固酮诱导N A DP H氧化酶活性增强和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表达降低有关。NAPDH氧化酶目前被认为是生成ROS的主要酶体,而醛固酮可诱导心脏、血管和肾脏等多器官的NADPH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和活性氧的产生。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G6PD)可以将NADP+还原为NADPH,G6PD缺乏小鼠肾脏活性氧产生增加,醛固酮可诱导G6PD表达降低,螺内酯有效的增强了糖尿病大鼠G6PD的活性,并减轻了肾脏损伤。总之,醛固酮通过刺激活性氧的形成,介导NF—KB活化,促进了炎症。

    2.醛固酮调节炎症细胞浸润和黏附

    白细胞在炎症组织的聚集过程极为复杂,黏附是其基本前提,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介导了这一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素家族4个黏附分子超家族参与了黏附过程。研究显示醛固酮可刺激内皮细胞表达ICAM一1、P一选择素促进白细胞的黏附l 2,醛固酮的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刺激内皮细胞的胞吐作用实现的。P一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员,新合成的P一选择索首先储存在内皮细胞棒管状小体内,通过胞吐作用释放,迅速转位到细胞膜表面,形成P一选择素在细胞表面的再分配,与白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白细胞的黏附。Jeong等证明醛固酮能刺激内皮细胞胞吐,从而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然而,另有研究显示,醛固酮可抑制白细胞介素或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的NF的激活,并减少ICAM一1的表达,阻碍白细胞的黏附,因此,醛固酮的促炎作用可能取决于刺激物和靶细胞。

    3. M R介导的非基因作用也参与醛固酮促进炎症

    醛固酮的经典作用是醛固酮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使受体与分子伴侣分离,移至细胞核,与靶基因调控区域激素效应元件结合以加强靶基因的表达。如前所述,醛固酮也有起效迅速的非基因作用方式,醛固酮这些快速作用是否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激活仍有争议。ERK1/2的磷酸化和活化可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有关转染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人胚肾细胞的研究显示醛固酮可快速诱导ERK1/2和JNK1/2激酶的磷酸化,而醛固酮的这种非基因作用可被螺内酯降低,另有研究显示醛固酮加强了A ngⅡ诱导的ER K 1/2和JN K的磷酸化,螺内酯预培养抵消了AngⅡ诱导的ERK 1/2的快速磷酸化,以上研究提示盐皮质激素受体参与了醛固酮对ERK 1/2和JNK通路调节的非基因作用,并促进炎症。

    此文有才子城相关人士搜集整理。


评论